活动
从 2020-06-10 到 2020-07-09
2020-07-09
- 15:28 错误 #176: MCS25/24时采数异常
- 修改驱动版本为release1.2.1,并修改数据保存挂载为内存后没有改善
测试对照:当MCS20时,数据保存没有异常 - 15:25 错误 #176 (已解决): MCS25/24时采数异常
- 在高码率的情况下采数会丢失一部分数据,当分为两个文件采数的时候,后一个文件没有生成和保存数据;
当只保存一个文件的数据时,数据最后的一部分没有保存
2020-07-06
- 17:59 错误 #174 (已关闭): Matlab多DMRS配置运行报错
- 1.添加了add_DMRS后,运行不通过,卡在信道估计插值
2.PuschDmrsCallFreqAddInRes在接收端PuschRxEstDeOcc调用时,iDmrsVaildReNum输入参数打桩为2(原因未知) - 17:53 错误 #173 (已解决): 采数工具在MCS=25时无法保存完整的数据文件
- 1. 当pusch接收数据分为前后两部分保存时,只能保存0-6的数据部分(采数为每个20480周期只采一次)
2. 当将前后两部分合并后,只能保存307kb,正确的长度应为179*2(358kb)
另:在MCS16的配置下采数...
2020-07-03
- 12:19 错误 #169 (已解决): CRC部分错误,星座图四角出现平角
- 12:18 错误 #169 (已解决): CRC部分错误,星座图四角出现平角
- 原因:功率太大,导致削顶
- 12:05 错误 #145 (已解决): 运行L1初始化RF时打印value:0, spiBit:5, doneBitLevel:1
- 2.240编译驱动后成为slave,导致无法初始化射频,该问题多数为底层驱动不正确
- 10:59 错误 #168 (已解决): CRC全错,星座图为从内向外发散的点状圆形图
- CRC全错,星座图为从内向外发散的点状圆形图
原因:
1. 收发频点设置错误
2020-07-02
- 18:24 错误 #145 (反馈): 运行L1初始化RF时打印value:0, spiBit:5, doneBitLevel:1
- FPGA版本问题
value:24, spiBit:5, doneBitLevel:1 - 12:04 错误 #165 (已解决): MATLAB链路在4RB配置下译码错误
- 12:04 错误 #165: MATLAB链路在4RB配置下译码错误
- 1.输入数据应按照32byte一组反序进行输入
2.输入数据应为软信息
3.G(TB内的可以用于传输的所有有效比特数)计算错误,应按照协议计算--nRE*ModulateOder
4.原程序使用发端的序列与接收的译码序列直接进行...
2020-07-01
- 11:33 错误 #165 (已解决): MATLAB链路在4RB配置下译码错误
- 信息源编码后的长度为646的随机01序列,收端译码后的结果前144位是错误的(不论信息源是什么,收端的前144位都是不正确的),从145到656位是信息源01互反的序列
2020-06-29
- 17:02 功能 #164: 双天线干扰问题
- 补充隔离度:
经过单机测试,使用E1F_NR_V_1_5_2_T200621版本,以及NR的代码,测试隔离度为46~48dB - 17:01 功能 #164 (已关闭): 双天线干扰问题
- 17:01 功能 #164 (已关闭): 双天线干扰问题
- 问题描述:
TDD模式下,天线1 天线0的隔离度不够,在8dB
补充:经过测试,外置单音源 接trx的幅值小于接rx的幅值
分析:TDD_FDD_SW未设置为0,导致rx通道是 rx-rx,而非rx-trx
解决:...
2020-06-21
- 17:33 任务 #133: zlog和采数工具重构
- 采数的性能测试结果:
1. 如果tmp挂在硬盘上,采数性能可以支撑200M/s,超过的话会有丢数据的情况;
2. 如果tmp挂在内存上,采数性能可以支撑700M/s 以上;
2020-06-17
- 17:29 错误 #146: 同源后64QAM在不同MCS的下的测试问题
- 将期待的PSS信号位置向后调整一个样点(275/147——> 276/148)后,不再出现无法通过调整衰减解决的CRC全错问题,但依然存在:在相同的衰减参数情况下,每次运行的CRC错误率上下浮动变化,而且变化幅度非常大
- 17:19 错误 #146: 同源后64QAM在不同MCS的下的测试问题
- 同源后64QAM在MCS=24/25时偶尔CRC全错, 初步猜测为同步时偏存在残留误差(32样点),导致符号间干扰,数据信道取数据时按照错误的同步位置,取到了后一个符号的部分CP
2020-06-16
- 20:00 错误 #146 (已解决): 同源后64QAM在不同MCS的下的测试问题
- 由于FPGA降频,当前qam64在高码率的情况下会译码超时导致挂死,因此可以不挂死的MCS设置为最大MCS=25。
2020-06-15
- 09:33 错误 #140 (已解决): 同源后CRC错误率在30%~50%
- 驱动侧修改同源代码后问题解决,CRC错误率0%
2020-06-13
- 19:09 错误 #145 (已解决): 运行L1初始化RF时打印value:0, spiBit:5, doneBitLevel:1
- value:0, spiBit:5, doneBitLevel:1
value:0, spiBit:5, doneBitLevel:1
value:0, spiBit:5, doneBitLevel:1
value:0, spi... - 15:23 错误 #140: 同源后CRC错误率在30%~50%
- 射偏反馈,频偏存在抖动现象,修正问题版本后待测试
- 15:22 任务 #133: zlog和采数工具重构
- 采数工具初步测试正常,采数功能的极限待测试
- 15:21 任务 #133: zlog和采数工具重构
- zlog存在INFO等级和DEBUG等级错误的bug还未解决,其他功能正常,log等级的变化也不会导致挂死
2020-06-11
- 19:38 错误 #140: 同源后CRC错误率在30%~50%
- 加入频偏补偿(-75HZ)后从log的结果来看,频偏的抖动确实存在,刨除个别的计算误差,大多数时候,当频偏计算绝对值结果小于100Hz的时候,CRC都是正确的;一旦大于150,就不正确,所以会出现统计结果30~50%错误
- 14:34 错误 #140 (已解决): 同源后CRC错误率在30%~50%
- 通过采数matlab仿真发现后七个symbol存在残留频偏,估计为75Hz
- 14:31 任务 #133: zlog和采数工具重构
- 当前采数方案为驱动测获得指针后x86继续正常运行,驱动测保存数据时指针可能已经发生变化,方案修改为使用memcpy,将数据拷贝到驱动侧的buffer中再处理。
导出 Atom